这是梁永安老师的22年的初版的一本书,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老师,读了一部分,说实话,我觉得这本书写的还不错,虽然有些人会说,梁老师对某件事物的评价,都是套公式一样的废话,听了就像没听一样,说实话,我不这么认为,《阅读、游戏和爱情》这本书,有些文字确实存在看似“废话”的句子,但是人间的道理,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,人类不就是需要在外力的引导下与自己和解吗?
读了三章,挺不错的,能看得出来,梁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同时存在沉淀的人,他的文字具有让年轻人坐下来看看仅仅阅读的力量。
好了,废话就说这么多了,下面我会针对每个小节,写一些自己的想法,做一些积累与分享吧!
自我
我们这一代,很多人是没有自我的,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代多元社会的经历者,我们大多数人带着传统思维来都这个多元的社会,一下子就陷入了一种迷茫,传统的思想不断受到挑战,甚至开始否定自我;在认识自我之前,我首先想说的是,要认识本我,很多人因为收到了家庭、社会、朋友的影响,开始分不清自我与本我,这可能会让一个人定位迷失,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面,在寻找本我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与坐标。
而我们现代社会因为历史阶段的复杂性,一方面我们没能脱离小农经济的影响,一方面我们需要像游牧民族那样快速适应,而中国社会本身有啥一个层叠社会,导致我们国家的价值观不是一元的,是有多重标准的,这都导致年轻去认识自我存在难度。
在这样的纷杂的大环境中,年轻人应该如何真正的认识自我呢,梁老师的答案是经历与突破,我们原生家庭带来的准则未必是符合现代的,倒是那些符合,那些又不符合呢?这个就需要当下的年轻人自己去经历,去沉淀,最后形成完整自我,完成对自身的突破。
有一句话是,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他,其实这就是经历并且形成完整自我的结果,这个过程是艰难、挣扎、困惑的。
最后,想谈论一点,那就是坚定自己,其实在我这几年的经历里面,我也与都了很多对人格的冲击,从几十年来的固有观念的冲击,甚至对自身的准则产生怀疑,其实这是对自己认识不充分的体现,而现代生活又是如此多元化,坚定自己就显得极其珍贵,这里的坚定自己并不是顽固的坚持自己,而是接受世界,思考,批判,最后形成更加立体的自我。
工作
现代社会中,我们大部分人拥有了选择生活的机会,却又没有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,这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是固有观念的影响,二是社会本身的影响,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,并且大家自由寻找的社会,其实这也是残酷的,因为岗位有好有坏,并且每隔10年也许就会发生变化,这样的环境充分的激发的大家的积极性,但是也加深了整个社会的焦虑;
有些朋友可能还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,其实越是这样的情况下,越是需要大家先去做,去深刻的体验,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希望,找到自己的目标,如果一份工作你用尽全力依旧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那时候再带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宝贵经验,再次出发,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
关于“摸鱼文化”,梁老师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想法,一方面我们认同这种“亚文化”的出现,年轻人并非不努力,而是无可奈何,并且我们也没有形成让年轻人发泄的文化,最后形成了“躺平文化”,而这主要是两个因素的影响,一是层叠社会,二是我国的发展阶段,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,是激发潜能,能人辈出的年代,他们在这边土地通过自己的打拼获得了回报,大家都看到了努力的价值,另外我国国情目前达到了非常关键的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阶段,整个国家都在奋起前进,但是这样的环境中,我们年轻人是后来者,我们实际上是被裹挟在大环境的,我们从小直接自由主义的熏陶,但是通过了,却发现工作没有自由,所以这一切都是很合理的,年轻人陷入了迷茫,他们嘲笑自己躺平,实际上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,这是积极向上的体现,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在挣扎与思考后都会发现,我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,去解决问题、探索答案,却不是仅仅抱怨问题。
肯定工作的价值,哪怕是阶段性的重复并且无聊的工作也未必就毫无价值,梁老师给了我们两个建议,第一是保持好奇,现代社会,前路是不可预测的,保持好奇才能更上脚步;第二是走出舒适圈,在新的领域寻找可能性,我们要去感受这个世界,人类,自然,情感,了解的多了,内心才能开阔,见识才能增长。
关于最后的斜杠青年,梁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感,可以斜杠,但是不能太斜杠,太斜杠就不算斜杠了,那又如何找到值得斜杠的技能呢,梁老师的答案百分百真诚,百分百坚持的做一件事,如果我们没有到深入的程度,我们就无法值得一件事是否适合我们,哪怕最后结果不好,过程的宝贵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富,帮助我们再次上路。
人格
人心是复杂的,好人与坏人也是界定不清晰的,现代社会的起点是文艺复兴,而文艺复兴最大的要点,就是释放人的本性亦或者说是欲望,人心这个社会是如此的多元化,也是如此的复杂,在这样大环境如何评价一个人格好与坏?这并没有答案,对于新鲜事物的好与坏的评价社会是存在一个缓慢的接纳过程的,就像“涂鸦文化”,早些年是一种反抗运动是坏的,但是几十年后,这成为了一种个性的表达,成了一种象征,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人本主义去判断在这个“多元”社会发生的事情。
而发生在我们身边,对好人的界定依旧是复杂,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,我觉得非常经典,《挪威的森林》中,男主是放荡并且热爱自由的人,而女主却将男主当做唯一,这给男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,以至于男主一直做出在女主看来很坏的事情,这是男主对自己自由的捍卫,对男主而言,这是好的,你看不同视角来看,就是不一样的,很难有一个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好与坏。
那倒是什么是好人呢?书中给了一个我很赞同的答案,身处迷茫的人,因为迷茫意味着思考,意味着自己探测,只有不断思考,接纳这个队员的社会,并去理解他,王阳明曾说:”知行合一,致良知“,做一个不断思考与接纳的好人。
躺平与幸福
躺平是不是坏事?其实这几年,躺平文化,确实是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,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,自然不可用农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看待,农业社会中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生活是规律性的,这自然是不允许躺平,而现代社会是细化分工的,是无规律的,年轻人具备了去躺平的条件,而躺平不是对生活的放弃,而是对迷茫生活的一种思考,对压力的一种宣泄方式,但是因为我们独有的内卷教育体系,我们无法像欧美国家那样,发展出摇滚,朋克文化,形成了我们独有的文化,就是躺平。
所以躺平不仅不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放弃,而是对现阶段社会的反抗与反思,在躺平中,人们开始思考我追求的究竟是什么,我如何过好我的一生,这都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,去认识到这个世界的高度,与自己的无知,去了解过去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故事,然后再站起来,追求自己的幸福。
以上很多只是我有感而发,并非文中的想法,梁老师想告诉我们,远比我上面描述的要多的多,也更加体系化,总而言之,躺平不是不可取的,不是不被允许的,但是躺平之后要想想,好好体会一下,深入的思考一下,然后继续出发。
女性文化
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,因为历史原因,女性在历史上是被压迫的存在,结婚后,就要离开原生家庭成为漂泊的人,成为别人的拥有物,这就需要女性对自己进行封闭,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异化是非常严重的,也不断的压迫女性追求自由的权利,直到工业革命的出现,劳动力开始稀缺,女性得到走向前台的机会,并且在某些领域做的比男性更加好,从此女性获得了劳动回报“工资”,则意味着女人不再必须依赖男人才能活下去,拥有资本则拥有权利,但是女性文化的进步亦是曲折的,因为早期资本的介入,女性被按照男人的想法塑造出来,最后变成了追逐金钱的游戏,比如经济泡沫之前的日本,年轻女性被资本教育成了“如果没有拥有一个名牌包包就白活”。
女性文化真正的追求的是突破对自由的束缚,不仅是行为,更加是观念上的自由,不被封建思想左右,不被小农思维左右,去深度的思考突破不应存在的限制,这一点与追求完善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。
谈女性写作
女性写作最早最早起源与工业革命,因为工厂进入城市,大量贵族进入乡下,将一些古典贵族特有的习惯带入到乡绅,其中便有读书,女性开始了更大范围的阅读,这位后面女性的创作提供了基础。
女性的小说,相对与男性的宏达诗篇,冒险游记,其内容侧重点要更加细腻,以微观与心理描写为主,这也和女性的性格与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,而这些又深受工业革命背景下女性的喜爱;
科学研究表示,女性的表达欲望是男性的三倍,并且更加注重情绪交换,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可以更加轻松的成为一名作家,写作是需要天分的,属于艺术范畴,我们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突破常理的,虽然写作似乎很难,但是我们希望大家去尝试,也许这是自己被埋没的天赋,也许在这个多元世界受到新的启发后,就会产生一些第一五二的想法,去探索、探寻内心世界与思想的解放,其实这不论男女,都应该这样。
我们为何相爱相杀
我倒是觉得,这并不是坏事,工业革命之后,女性开始拥有人权,打破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,女性得到了快速的进步,也开始兴起女性权利斗争运行,这在几百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,正是女性地位的上升,男女的差异才得以释放。
那么在现代社会,男女又应该如何相处呢,其实这一点我也经验尚欠,但是我赞成梁永安老师的想法,两个人在一起的价值就是一起创造独一无二的生活,相爱是存量的,而相杀的感情的增量,正是因为勇敢的相杀,彼此才能成长,而不是功利的去看待男女关系。
另外还要再多说一点,两个人再一起,不仅要向内走,更加要向外看,寻求更大的精神空间,现代社会是复杂的,多元的,我们现在的生活也非常向美国20世纪20年代,大量的年轻人成了无根的人,人的思想在不同环境中被影响与塑造,产生了很多选择,正是这些选择让人们活的很纠结,很累,这样的环境下,大家都想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减负的人,婚姻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,但是在剩下的人生中,我们还会遇到比物质匮乏更加难的问题,精神的匮乏,人的异化,这都不是功利可以解决的。
最后,我想写单身并没有罪,我们90后身处传统意识与现代社会的交融点,是复杂的一代,一方面我们追求精神自由,一方面却无法摆脱传统思维,我亦是如此,观念上跨不过去,虚妄的恐惧统治了自己,希望后来者积极探索不一样的可能性。
谈爱情
读到这里,我基本确定了,梁老师这本书的基调,是以中国社会、世界文明的研究作为一切观点的基础,然后再延伸到各个方面,爱情、工作、关系。
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更加开源,更加自由的社会,我们身处的时代要比国外更加复杂,我们短短几十年完成了工业化,同时存在农耕时代、工业时代、网络时代,我们身处自由之中,却被旧时紧固,这样的环境下,爱情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,应该遵循传统,还是跟随内心,究竟是主动出击,还是听从安排,其实问题答案大家心里大部分都有数,现代社会重人权的,自然一切从自身出发,但是历史快速转变的背景下,又有几个可以做到突破镣铐呢。
爱一个人,万不可停留在臆想中,然后自以为找到了理想,一旦臆想逐渐破裂,就会形成巨大的悲剧,所以我们已经要走追求美好的勇气,也许要真正的看清自己看清您一半与拒绝一段感情的勇气。
最后,跟随本我,用实践去理解爱情,勇敢的去学习与接受这个世界,去打破固有观念的限制,保持学习,培养自己抓住一瞬间的能力。
谈孤独
人类需要孤独,因为孤独,人们才有审视自己的机会,因为孤独人们才有体会到感情的可贵,如果人人都在漂流,又如何去了解自己呢。
现今时代确实是一个纠结的时代,一方面是我们受到传统观念中一切寻求安稳与规律的影响,一方面我们接触这几十年改革开放,多元文化的快速进入,很多年轻人在安稳与自由之间举棋不定,因为自由伴随着困难与孤独,而安稳则无趣且不自由,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。
从古至今,所有有思想的人都是孤独的,因为他们具有超乎时代的能力,这对社会其实是一种反叛,自然探索者都是孤独的,而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,其实孤独并不是坏事,我们身处历史的转折点,需要很多的时间,去看清我们与历史、未来的关系,没有孤独则没有思考,没有思考在无法了解自己,无法审视自己,何谓自己的追求,在这个自由社会,我是否真正的自由了,这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,跳出现有框架,去俯瞰自己,一直活着浮华之中,只会让内在空空如也。
梁永安老师说,如果一个人完全忍受不了孤独那就出现大问题了,其实我不是很同意这个观点,其实这与很多因素有关,有些人的生长环境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想象,甚至超越了,这就成了孤独最大的障碍,因为她当下没有理由去抛弃这一切,放弃现有的优待,去从零开始另一种生活无疑是困难的,这是一种生活态度,长远来看,也许懂得越少,活的越快乐呢,人活的成功,深度并不是唯一标准,
但是请不要抗拒孤独,不要荒废孤独,孤独其实是奢侈的,可以放心自己的机会不常有,去静静的思考,去阅读,去感受自身独一无二的特性,思想的深度将会帮助你活的更加精彩。
谈读书
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独特的人类立足世界的基础,通过书籍,我们得到了和世界、时空对话的机会,年轻人们需要去多读书,去链接自己与世界,梁永安老师对读书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理解,就是寻找自己的生命之书,以及书籍具有改变命运的能力,历史中有很多非常伟大的人物,都与书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,例如历史上的拿破仑,他一路增长欧亚大陆都带着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,这本书给予了拿破仑很大的精神支持,让人们在纷乱的世界中保持清醒。
另外梁老师谈到了一点我非常赞同,并且我去做了的事情,就是细读,我读书的速度一直都是慢于平均速度的,因为当我看一本书的时候,我会从,历史背景、作者背景、描述方式,等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与欣赏一个作品,这让我每看一本书都受益匪浅。
第二个要谈的话题是,读书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灵性,回想儿时,其实我一直都爱读书,作为独生子女一代,我的童年的独孤,是童话故事、拓展阅读,然后是作文范文,在之后是意林,但是因为客观因素,我接触到的书其实并不多;让我第一次感受到“读书”的魅力的书,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《活着》,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层不变的,这个世界既有广度也有深度,于是书籍成了我重要的信息窗口,读书的同时让我沉浸在自己的反思中,获得更加有价值的提升,这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。
关于如何验证读书的作用,梁老师的观点是“写作”,除了这个观点之外,我还想说另一点,“交谈”能力,我近五年是认知提升,几乎都是读书带给我的,读书,让我的思想有了深度,让我有看到一件事更加底层的能力,以及对同龄人的观点输出能力,所以想验证读书的左右,除了写作,不妨也可以多试试深度交流,可以是你的群友、你的上级,甚至老板,而观点的碰撞,又会产生新的价值,这是非常宝贵的。
我们的时代,是适合读书的一代,我们的父辈被工业时代和尚不丰富的物质生活裹挟,并且大多存在兄弟姐妹,他们大部分没有反思自己,没有去读书的几乎,但是我们95后,是非常不同的一代,独生子女+现代社会,让我们每个人都是成了个体,社会关系逐渐变淡,我们有更多时间,和反思自己的机会,如何去反思?我认为读书是最好的选择,书籍让我们有了一场精神交流,去探究生活更加深层次的意义,读书会让我们收获良多。
谈生活
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其实是充满疑问的,因为我们是第一届无法循规蹈矩的一代,父母也好,父母的父母也好,他们都是一代继承一代,但是现在这个方法行不通了,我们的生活失去了最基本的框架,在现代社会,原本的价值观已经被打破,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多样性,失去的同时,我们也获得了我们往上任何一代都不具备的选择权利,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,了解我们可以拥有怎样的生活。
上上一代在温饱线挣扎,上一代被住房压住,而我们这一代,已经没有了以上烦恼,我们这一代一定是在文化上有更多的需求,按照梁老师的说话,我们应当打开想象,不要局限在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,去外面把好的感觉带回来,我们年轻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,多样的生活已经在我们眼前,但是我们还没有积极的去获取,我们的电影,书籍还有很大的市场,自由的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结合,需要我们去努力场次独一无二的种子,希望大家在生活上可以跳开父辈的惯性生活,走出去看看,也走进自己的类型看看,用好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“自由”,一个好的人生,一定是具备深度的,即在岸上,也在水里。
谈社交
我们这一代的人的社交,是不同前人的,我们创造了属于我们的独特文化,例如“宅文化”“躺平文化”,我们引导如何看待现代的社交方式,我们需要谈两个关键因素,家庭 社会,家庭是我们最初的社交场,也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,而我们这一代,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,并且父母多半是工业阶段,在家庭感情上投入甚少,所以我们90后其实大部分是孤独的一代;这样环境进入社会,自然也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社交群体,每个人更加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中。
而到了社会的第二阶段,我们逐渐融入社会,按理说应该会有所突破,但是实际上也没有,因为我们这一代是规模化教育,每个的人经历大致相同,人与人之间很难产生灿烂的火花,于此同时,互联网短视频,游戏的不断发展,助长了断社交是趋势,没有社交,大家依旧可以过得更好,最后再说一个梁老师的观点,就是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隐形影响,中国自古以来强调自给自足,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,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社交性,自然我们骨子里蒙蔽了交流的价值,进而形成了我们现代的“宅文化”。
梁老师是阅历丰富的人,他凭借敏锐的情感与经历,感受到了社交的价值,并且对中国先进社会的社交气氛有所反思,意识到了人想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,就需要与他人交流,通过整个市场将自己和他人连接起来,自有这样多方面才能全面发展,进而构成脱离小家小户的社会心态,我觉得,我们已经快做到了,我们有部分年轻人是有这样的趋势。
另外还要说一点,就是无效社交,如果老朋友见面就是吃吃喝喝玩玩,这样是无法形成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,这样的社交无法让两个人形成更加深层次的链接,我们便永远无法拉进彼此的距离,需要大家尽可能的去输出与输出,寻找精神上的共鸣。
社交是为了生活,从社会发展层面分析,我们的父辈,更多的投入到国家,公共事业之中,每个人都是国家的螺丝钉,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国家深度绑定,虽然生活很艰苦,但是大部分人是具有一个相对可预见的未来的,但是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后,私营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就业,以前遍地都是的价值感,便需要我们自己去获取,所以现代大部分都是”自私”的,为自己而奋斗,其实这是很合理的事情,现在我们为资本打工,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,但是我们的精神也越发贫瘠,这不是社会可以解决的,需要自己我们去探索了,其实有价值的社交,就是探索的一种方式,所以不然让我们离开舒适区,对于土地,与风土人情,与朋友们进行一次更加深层次的交流吧。
谈修养
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很有修养的,我们接受了以往任何一代都没有的通识教育,接受到了来自全球的人文精神的影响,但是我们这一代是挑战巨大的,因为我们不断面临各种异化,资本主义,家庭,在现今社会,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,因为你的行为取决于你的修养,这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去深入思考与提升到地方,梁老师给出了他的建议。
热爱自然 热爱人类 热爱生命这些修养然后我们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,
热爱自然比较好理解,就是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,然后从本初出发的道德准则
热爱人类是指我们不可丧失人性,回到人类本身,而不是功利的去看待这个世界。
热爱生命是人类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,包括我自己,我的理解就是对生命要充满敬畏,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去思考,去勇敢的做出自己的选择,不进行外界因素的拖鞋,不辜负生命,给自己的定制一个有点难度的目标,去充实自己,也去释放自己的,人就这样语法具有深度,语法理解休养的价值
除了以上三点,我再说一下我的关键,就是深度阅读能力,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,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更加深厚的修养,将会潜移默化的让个人具备超乎同龄人的思想高度。
最后是尊重,尊重从何而来,如何评判是否应该被尊重,这些其实是源于个人的修养,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坚持自己的价值与原则,判断不应来源外界的肯定与否定,而是源自你的内心。
谈美
什么是美?这其实是一个主观的认识,传统社会的人们认为男人雄壮是美,女人好生育是美,现代自然是另一个看法,还有其他国家呢,我们的审美进入现代社会后从实用化趋向于个人化,只是没有问题的,因为90后一代是开创性的一代,自然社会面的审美发生变化也是很合理的,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,
所以我们不能从表面去评价什么美,这是片面且经不起推敲的,那对于你我来说,如何去评判何谓真正的美呢,我仔细的思考了梁老师的话,实践就是美,美即使真知;在纷乱复杂的社会中,只有实践才能理解美的含义,充满困惑依旧一往无前难道不是一种美?坚守底线不畏舆论也是一种美,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理解。
除了审美 作者也谈了审丑,我理解的审丑,其实即使审视自己,只有我们把那些荒诞的事情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,我们哈哈大笑的之后,才会发现其实我们是在笑自己,这又何尝不是发现美的途径呢。
谈艺术
何谓艺术?艺术就是打破有限,打破固有,正是如此,所以艺术可以带给人精神的宽度。
我一直对这些虚无缥缈的因素很有兴趣,他有什么直接价值吗,甚至于所谓艺术接触的当时,我都无法理解,为何这是艺术?更多成分可能是不明觉厉。
作为前端开发工程师,我可以通过编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,作为一名产品经理,我亦想创造性的满足用户需求,我们身处世界最前沿,虽然前路一片朦胧,但是却充满机遇,我们也获得了创造的权利,如果我们不把艺术局限于文学、绘画、舞蹈领域,你我未尝不是行动艺术家。
我们上一辈的人,其实不理解艺术的价值,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,我们强调传统意义上的价值,强调国有意志。所以我们中国可以产出如此多优秀的管理者,但是且很少做出革命性的事情,而现如今,我们之间意识到了艺术的价值,艺术充满了未知性,并且艺术无法用现在的价值标准去评判,古代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与当代哲学家一起探讨生存的意义,这些事情如果从那时的框架去思考是毫无意义的,但是却给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,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人,所以无用还是有用,我们再现有价值框架很难平淡,但是我们从历史来看,艺术给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我认为的年轻人学习艺术,我所说的艺术,不仅是是传统艺术,自由、创造对我而言就是艺术,其实就是打破固有观念,关注自身正式的想法,人活着不仅仅只是肉体上的吃吃喝喝,精神也是需要喂养的,父母给了我们肉体活下去的机会,而我们自己则需要给自己活下去的机会。
最后
起初吸引我的是引言中对生活的描写,只言片语中,我真切感受到了梁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时代的沉淀,这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最缺乏的2点,前者的匮乏来源与快速转折的社会,后者则来源与经历与反思。阅读的过程中,我仿佛看到了梁老师坐在我的面前,时而温声细语,时而语重心长,谈论了很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点,我们不必将梁老师的话作为绝对正确的答案,我们需要聆听与反思,找到自己的答案。
通读全文,我认为最底层最重要是以下几点,自由 热爱 求知,这三把钥匙,帮助我们打开答案之门,我对梁老师口中的层叠社会概念受益匪浅,我作为一名95后,几乎一直活在现代社会,我本能性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平面的,并且惯性的只向前看,而没想到,不知古,怎知今。
通过层叠社会的发展规律,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解释现如今社会层面的很多现象,再向前一点还是文艺复兴、工业革命,这都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节点,真正理解了历史,看世界的角度就会高出了很多,也能够解释很多以前的疑虑,受益匪浅,谁说作为一个合订本,内容上存在一切重复,但是作为一名初读者,可以反复理解案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,总体是非常推荐大家阅读的,走进梁老师的理想世界。
2023-01-24完